English

最新学术观点摘录

1999-11-2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美苏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的影响

学术界对二战后中国革命的研究,大多集中在内部原因的分析上面,而忽略了外部原因的探讨。杨奎松在《美苏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的影响》(《历史研究》1999年第5期)一文中指出,雅尔塔会议把中国划入了美国的势力范围,苏联也承诺战后支持蒋介石。因此,战后中国革命面临着极为不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。然而战争爆发后,美国并没有进行武装干涉,共产党人出人意料地迅速打败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。由于美苏关系急剧变动而出现的两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,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政治关系的分化改组,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,从而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。

“国学”: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个怪物

近年,“国学”这个含混其辞的概念在学术界大行其道,但很多学者并非真正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。钟少华在《试论近代中国之“国学”研究》(《学术研究》1999年第8期)一文中,通过对“国学”产生的缘由与企图、“国学”的定义、分类、内涵与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分析,指出“国学”只是在近代中西文化融汇中应运而生的怪物,如钱穆所言:“前既无承,将来亦恐不立。”“国学”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已经成为历史,今天更不应以“新国学”之名加以提倡。

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祭祀仪式

中国戏曲究竟是怎样起源的,学术界有多种观点,如劳动说、歌舞说、梵剧说、傀儡戏演变说、多元说、优伶说、游戏说等。吴双在《论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祭祀仪式》(《中国文化研究》1999第3期)一文中提出,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祭祀仪式。原始宗教祭祀的内容、目的所借以表达的祭祀仪式极其富于戏剧性,仪式中种种构成因素如以歌舞娱神,以祝词表达心愿,独特的装扮,与假想中的鬼神进行表现式的、超越时空、形象的交流等,都已具有戏剧的因素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祭祀仪式的发展越到后期,戏剧成分越重,而宗教成分愈加淡化。可以说,原始祭祀仪式里已经孕育了中国最古老的戏曲。

中西关系史上的另一条通路:钱币之路

林文勋在《钱币之路:沟通中外关系的桥梁和纽带》(《思想战线》1999年第5期)一文中认为,我国古代不仅存在着西北丝绸之路与东南海上陶瓷之路,而且还存在着中外钱币相互流动的钱币之路。钱币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,推动了世界各国货币经济的发展。从钱币之路的研究中可以看出,中国的对外通道本质上是包括丝绸之路、陶瓷之路、钱币之路等多种复合型文化形态。与丝绸、陶瓷不同,钱币之路在有效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方面,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。

词的闲适境界:审美的审美

杨柏岭在《论词的闲适境界》(《学术界》1999年第4期)一文中说,在人类文明的时间长河中,流动着一个不变的主题——闲适。在中国诗歌史上,就表现闲适主题而言,词体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。词人们利用多种艺术形式总结了闲适的几种模式:或是“取之自足,入世自适”,或是“荣辱不惊,出入自由”,或是“素处以默,出尘逸客”。闲适的实质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自由态度和状态,其中蕴含着作为人之最高价值的诸多思想;闲适又是审美关系的产物,有闲、适、真诸多审美特征,以闲适为审美对象的闲适境界是一种“审美的审美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